教育是一项人权,是公益事业,也是公共责任。
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月24日定为国际教育日,以纪念教育为推动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如果无法为所有人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机会,各国就无法成功实现性别平等,打破导致数百万儿童、青年和成年人落后的贫困循环。
今天,仍有2.62亿儿童和青少年无法上学;6.17亿儿童和青少年缺乏阅读以及基础数学技能;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有不到40%的女孩完成了初中教育以及约有400万难民儿童和青年失学。他们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护,这必须改变。
第三届国际教育日(1月24日)将在2021年1月25日星期一进行。其主题为“恢复和振兴疫情一代的教育”。目前全球仍有半数学生处在部分或全面停课状态,为此,现在是时候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以教育复苏为中心展开终身教育,从而为教育充电。
本届国际教育日旨在:
- 鼓励参与和采取行动,以确保教育恢复、增加包容性并降低辍学率;
- 弘扬由各政府、教育者、组织、伙伴关系牵头的各项倡议,以在重建中打造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教育体系;
- 倡导增加教育投入,并推广公平使用教育经费的最佳实践,有效服务弱势群体(请参阅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网站上的新版全球国家概况)。
- 让新冠一代发声,表达他们在经济衰退和气候变化的阴影下对未来的关切和愿望。
教育于人而言,能启智,能使人明理,能让人充满希望和热情。而这样的教育,不仅仅从学校中获得,还需要从家庭中获取。借此机会,小编为您推荐几本教育书单:
《爱的教育》
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视角,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家书》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人民日报》、罗辑思维等媒体数次推荐;毕飞宇作序推荐。感受伟大与温情,感受文艺大家的父子之情。
《先生当年——教育的陈年旧事》
本书勾勒了50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人物的那些陈年旧事,讲述了诸如胡适、林语堂、鲁迅、孙犁等名家的掌故,走近名家的心灵,倾听历史的余韵回声。本书节选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既让读者一睹名家的教育风采,又为今天和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家庭教育》
本书是陈鹤琴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家庭教育用书中的畅销书。陈鹤琴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他以通俗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包括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该书是我国家庭教育经典,适合所有的父母。
《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到底积极教育可以做到哪些事?在21世纪,积极教育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供获得美感、意义感、快乐感、同理心、共鸣心的教育。本书从品格优势与美德、积极情绪、投入、积极关系、意义、成就、心理韧性等几个角度,共同阐释了如何在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作者是教育学家尹建莉。那最美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本书为我们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接下来就把这四个方面一一呈现给大家,美丽的教育,同时是不是简单的教育。
1、保卫存真童年:给孩子一面涂鸦墙。
2、净化育儿观念:一天只吃两颗糖
3、应在教育细节:时间到了,玩去。
4、完善家长自身:妈妈,又让你跑一趟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自己的儿女。经由你而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养。许多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的一个小观念。当我们懂得真正尊重、信任孩子,给孩子自由,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