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家庭教育法》草案来了

“你穿这件T恤干嘛,还嫌你胳膊不够粗?”

“我造什么孽了竟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简直一无是处”

“早知如此,当初我要什么孩子”

“你就是个废物!”

“说到底,你至始至终都远不如你哥哥”

……

你被父母的话 [中伤] 过吗?这些伤害,你又用了多久自愈?有些刺,拔出来,可是痕迹永远在。也许你并没意识到,父母这样的中伤,是暴力教育的一种。

暴力教育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教育上的语言暴力;

二是教育上的行为暴力;

三是教育上的冷暴力。

任何形式的暴力教育都是不科学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都会导致孩子心理受伤害,不利于健康成长。

先来说说教育上的语言暴力。这种教育形式多见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他们修养较差,语言粗俗不堪。对孩子教育时,往往都是恶语相向,骂人如家常便饭,极易造成孩子心理性格的扭曲: 自卑、怯懦、恐惧,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发育成长。

再来说说教育上的行为暴力。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棍棒教育,常见于喜怒无常、性格乖张的父母,他们也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性情太过于暴烈,发起火来容易失控,打起孩子来没轻没重。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极缺乏安全感,性格容易分裂,一方面渴望温馨,另一方面又有报复欲望。

还有教育中的冷暴力形式。家庭教育中的冷暴力,就是对孩子淡然处之、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特别容易使孩子具有孤独感、缺乏归属感。这种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同样性格会扭曲,对人对事容易冷淡,缺乏热情,即便对亲人也缺乏必要的亲情。

 

《家庭教育法》草案

 

1月20,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家庭教育法》草案。建议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国家、学校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根据需要,国家可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具体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以及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

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家庭教育法》草案来了

  • 家庭教育中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家庭教育法》草案。该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行为,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唆使、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 规定了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的干预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更是一种公共福利。20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家庭教育法》草案。建议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国家、学校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促进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根据需要,国家可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具体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以及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

  • 离婚时不得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有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父母分居或离婚的,除被人民法院判决采取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或暂停探望的情形外,不得拒绝或怠于履行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教与人生相伴,影响人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每一个家庭,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人类发展的顺序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生长的最初场所。

我国的教育家谢觉哉先生,曾引用古人的一句话,“与善居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居者,如入鲍鱼之肆,如入恶臭”,其本意虽是说明择友之道,但借用来说明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十分明了。在家庭氛围中,我们认识到,精神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重要。

  •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1. 一些父母感情不和,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照顾,使孩子在心理上感到孤单无助。父母亲吵架、言行粗鲁,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孩子变得易怒、心烦意乱、性格孤僻、不合群。

2. 有的父母情绪极易波动,会肆无忌惮地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会在孩子的心中投下阴影,会使孩子产生敌意、自卑等不良心理,有的甚至会使孩子样学样懂,影响孩子以后与人相处的态度。

3. 有的父母,会以自己的喜怒哀乐,决定对孩子的教育情绪。幸福的时候就对孩子抱着亲热,一切都很满意;不幸福时就对孩子冷淡,不闻不问。这很容易让孩子显得神经质,冷漠,喜怒无常,在和其他孩子交往时变化无常。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当你和孩子说话,教他,命令他时,才算教育。你正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你不在场,你也要时刻提醒他们。怎么穿衣服,怎么跟人说话,怎么跟人谈心,怎么高兴或忧伤,怎么对待朋友或敌人,怎么欢笑,阅读报纸,这些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 另外,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1. 期望过高

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的中国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子女身上寄托着父母乃至几代人的希望和梦想。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所有希望都落在了一个孩子身上。所以,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背负着沉重包袱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艰难爬行。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成败,如果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往往事与愿违。父母对孩子说:“考不好就打你。”这几个字常常使孩子心里更紧张,一紧张就什么都忘了,还能考好成绩吗?事实上,成长是一个过程,父母应该关心孩子的每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以平常心来培养平常人的品质。

2. 过度保护

尊重儿童不等于纵容,关爱更不等于溺爱。家长过渡时期的溺爱,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想要的就应该得到。这一自我中心的生活观念,使孩子在进入社会后一丁点就会萎靡不振,产生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

家长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麻烦,一旦发现他们有这些问题,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是不断给他们物质上的补偿。如此月积,儿童的心理障碍逐渐恶化,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父母的暴力教育,是导致孩子性格扭曲的源头。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需要努力克服各种形式的暴力教育,给孩子一个温馨、安全的家,让孩子健康成长!

Scroll to Top